自今年7月中旬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就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后,很多國家將伊朗納入視野,希望在解除經濟制裁后盡快與之在經貿領域展開合作。伊核協議實施后,對伊制裁將解除,伊朗將打開通向世界的大門。伊朗擁有8000多萬人口,自然資源豐富,制裁一旦解除,伊朗市場將顯現旺盛活力。
伊朗具有高素質的勞動力和豐富資源,它如同一個“沉睡的巨人”,在被制裁多年后積累了龐大的經濟需求,自然能夠吸引外資進入。
伊朗為什么能成為全球投資的“新寵兒”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原因。
1,伊朗被定義為中高收入的國家,國內人口超過8000萬,制裁一旦解除,伊朗的市場就將顯現旺盛的需求。同時,伊朗是中東最大的汽車生產國,年均生產能力約100萬臺,因此相關零部件需求將維持在較高水平。伊朗還是中東第二大石油化工制品生產國,世界第四大產油國,考慮到相關產業由伊朗政府集中扶持,可預期的產業規模將不斷擴大。
2,伊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逐漸開放的環境,為外來企業投資創造了便利。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位居世界第四和第二,鋅與鐵礦石儲量也高居世界前十。
3,總統魯哈尼上任以來,對外倡導務實的外交政策,對內積極實施改革,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。伊朗政府已經通過貨幣和財政政策,成功壓低了通貨膨脹率。種種改革舉措,強化了外界對伊朗發展經濟的信心。
4,作為伊核協議一部分,目前被凍結的大量伊朗資產都將被解凍,相關金額估計可達1000億到1500億美元,被解凍的資金,將增強伊朗在國際市場中的交易能力。如果進展順利,西方國家及聯合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最早可在今年底開始解除。這意味著曾被掐斷的伊朗油氣出口和金融往來將得到恢復,其1000-15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也將被解凍。
伊朗也在通過種種舉措,增加對外開放的程度,吸引國外投資。伊朗中央銀行行長賽義夫8月4日表示,伊朗計劃取消對設立外資銀行的限制,使外國投資者更加順利地通過伊朗股東發展銀行業務。
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4月指出,要以“一帶一路”為主線,以互聯互通和產業合作為支點,推動雙方務實互利合作向寬領域發展。中方愿同伊方在能源領域開展長期穩定的合作,擴大在電力、高鐵、公路、建材、輕紡、通信、工程機械等領域合作,實現兩國優勢產業、優質資源、優良市場對接。
二、 電力市場潛力巨大
伊朗的人口近億,市場潛力巨大;伊朗油氣資源豐富,價格低廉;此外,多年的經濟制裁令其機械制造、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巨大,據測算該缺口約為2000多億美元,令各國“虎視眈眈”。